子女無法相伴 長照給你靠
中國時報【魏怡嘉╱台北報導策劃:郭石城執筆:魏怡嘉、陳志祥、廖德修、陳祐誠攝影:黃子明、王英豪、杜宜諳、陳怡誠】
中國時報「安心.終老」系列報導今天畫下圓滿句點,12篇報導的回響與討論,已在社會的每個角落持續激盪著。衛福部次長薛瑞元表示,在安老的路上,每個人都期待子女能隨侍在側,但再過10年,有半數老人的子女將不在身邊,變成獨居或是老老照顧,需要照服員或是機構的介入,要能接受這個事實,才能做最好的安排,然而國人觀念的扭轉一直是最大的困難。
居家需用藥 衛福部允助就近取得
薛瑞元也指出,居家安寧癌友嗎啡止痛藥物的取得不便,尤其是偏鄉,衛福部已從「安心.終老」系列報導中注意到這個問題,未來將盤點健保的居家基層醫療,並找出方法,讓居家安寧癌友就近取得必需藥物。
薛瑞元強調,台灣已步入高齡化的社會,政府的長照政策搭配健保醫療,就是希望每個人能安心終老,尤其是失能老人,今年國內失能老人約有79萬人,明年將增加到82萬人,而長照的人力需求,隨著失能老年人口的增加,永遠也追不上,但政府能做的就是縮小人力缺口。以去年為例,去年初照護人力缺口約4000多位,到年底時已縮小到1000人左右,同時也要努力降低失能者的照顧強度。
當你老了,每個人都希望子女在身邊照顧著自己、隨侍在側,但隨著少子化及子女的生涯發展,多半的人在老時,子女無法如願在身邊。薛瑞元說,年老時當然最好不要失能,能夠自我照顧,但若有需要時,居家照顧甚至是照護機構的協助是必要的,很多人會選擇聘雇外勞,但想的也是能取代自己24小時陪伴在身邊,但外勞除睡覺外,大部分時間都是用來餵食、陪伴及散步,連洗澡都很少,扣除這些之後,其實和居家照服員做的都一樣。
薛瑞元表示,現在外勞待遇大家還付得起,未來若高漲到大部分家庭都無法支付,該怎麼辦?推動長照這段日子以來發現,國人在這部分最困難是觀念的改變,這是比較大的問題。
最大關卡 國人觀念無法改變
倒是居家安寧癌友反應輔具申請不易,薛瑞元坦承衛福部宣導做得不夠好,事實上,長照及身障都各有一套輔具補助機制可申請,其中長照輔具有60多項,只要通過評估就可申請,若長照及身障兩者身分都有,亦可以合用。
至於管制止痛藥物嗎啡的取得,一旦居家安寧癌友地處偏鄉的確會造成困難,這部分目前健保有442家基層醫療在做居家醫療,共服務12000人,衛福部會想辦法如何利用這個體系去解決、改善這個問題。
安樂死vs生命尊嚴 難解的善終
本系列報導也披露名主播傅達仁家屬陪同他遠赴瑞士,以安樂善終結束自己一生的心路歷程,安樂死合法化議題再度掀起各界熱烈討論。
薛瑞元指出,這個問題涉及的層面很廣,今年台灣實施亞洲第一部「病人自主權利法」已經往前跨了一大步,安樂死碰觸到人生尊嚴的問題,在這個價值體系之下,其牽涉到了「生命」、「自由意志」及「活得像一個人的可能」三個元素,但仔細看,這三個又互相抵觸。
薛瑞元舉例說,癌末病患因為病痛無法活得像一個人,於是想結束生命,這是個難解的問題,但卻是可以繼續討論的,或許可藉由抽絲剝繭找出最後已無能為力的狀況,再來考慮是否適用安樂死。